王通:与壶子跨时空的对话
一、缘起
二、壶子看相的故事
三、场域的修行方法
四、与壶子跨时空的对话
一、缘起
上一篇是与列子的对话,而列子的老师是壶子,又叫壶丘子林,战国郑人,老子后学,是继老子之后,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,列子年轻时就跟从壶子学道。
最早了解壶子的故事是在一本小说中提到的壶子看相的故事,这个故事记录在《庄子·应帝王》中。
二、壶子看相的故事
郑国有一位风鉴大师,名叫季咸。他看相异常准确,能判断人的生死祸福,甚至连死亡的确切时间都能知道,郑国人都怕见到他,被他说准什么时候死可麻烦了。
列子非常钦佩他,就对自己的老师壶子说:“我以前认为您老人家很了不起,现在看起来这个季咸比您更高,真是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”。
壶子说:“你跟我学了几年就以为得道了,其实你不过随我学了点道的皮毛,知道几个名词而已。
你自以为得道了就去胡吹,结果让别人一眼就把你看穿了。
这样吧,明天你把那个叫季咸的找来,让他给我看看相,你就清楚了”。
第二天,季咸来给壶子看相。
出来以后,列子赶快追问结果。
季咸摇摇头,对列子说:“唉!你老师恐怕不行了。他面如死灰,命无生机,不可救药了。我看最多还能活十天,你们准备后世吧!”
列子难过得流着眼泪,把季咸的原话告诉了老师。
壶子却笑着说:“请他明日再来一次吧”。
次日,季咸又来了。他看过壶子出来,列子赶快追问怎么样。
季咸说:“幸亏遇上了我,你老师有救了。他已经有了生机,难关过去了”。
列子很高兴,将结果告诉了老师。
壶子笑着说:“我昨天给他看的是地相,就是心地沉寂,动静全无。他见我生机闭塞,以为我要死了。
今天我给他看的是天相,天地间的生气,他看到一线生机从我的脚跟升起来,才说有救了。我控制着自己的心性变化,他哪里会知道呢?
请他再来一次吧”。
季咸第三次来看壶子。
这一次他对列子说:“你的老师精神恍惚,心神不定,我根本无法给他看相。等他心神宁静了,我再来吧”。
壶子告诉列子说:“我刚才显示了太虚之相,太虚之境是没有任何端倪的,他自然什么也看不到。你让他再来一趟”。
季咸第四次见到壶子,一见面就惊慌失措的逃跑了。列子拼命追也没有追上,不知道季咸何故要逃跑,就回来问壶子。
壶子笑着说:“我这次给他看的是空相,还没有显示根本大道,他就被吓跑了。因为他如堕虚空,什么也抓不到。他吓得要命,唯恐逃得慢了丧命,你哪里追得上他呢”?
列子这才知道,自己跟老师学了十几年,连门都没有入。于是弃浮华而归真朴,抛弃一切偏见,老老实实做事和学习,如此三年心才定下来。
以后他修道成功,才有历史上御凤而行的冲虚真人。
三、场域的修行方法
这篇故事是列子师徒的一段精彩阐述,壶子巧妙的向徒弟列子示范了“心”与“相”的关系。
有心无相,相随心生;
有相无心,相随心灭。
如果你也想像壶子让别人看你看不准,该如何办呢?
几年前我开过一个课《场域训练课》,里面就通俗的讲透了底层原理,然后又给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,每天练习5-10分钟,很快你就可以训练出自己的场域。
有了场域之后,你就可以把它运用到各个地方。
什么是场域,就是给自己的气场定义规则,可以随心控制自己的气场,影响周围的环境。
详细学习请点击:
四、与壶子的跨时空交流
正式由于这个故事,以及和列子跨时空的沟通,很有启发,于是我就与一个朋友一起,和壶子有了以下的跨越时空的对话。大家可以当做故事来看,希望给大家有所启发。
在链接沟通的过程中,壶子先生极为善解人意,为了让我们好理解“大道之源”的深意,他深入浅出像讲故事一样,给予了我们很多生动意趣的画面呈现。
问:先生在“季咸看相”的时候,您是用什么方法做到了几次不同的生命境相显化呢?
壶子:其中隐含的核心方法就是“以心表法”。
若知其法万始间
虚实拿来弹指间
法相相通一念连
于我于他万物衔
问:怎么才能修到像您这样的表法状态呢?
壶子:嗯,好像还不能一下来回答这个问题,你们首先要知晓什么是“大道之源”?
画面呈现:一个发光的箱子,在无际的大海上常年的漂泊着,而不被风浪吞噬,也不被日晒雨淋风化腐蚀。
画意解读:这样的一只水上箱子,能放进什么呢?而常年不腐败不断漂?大海之意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大道”,箱子就是大道的“宝藏”。
这样的场景实在令我们很好奇,于是试探的问壶子先生,
问:可以打开箱子看看吗?
壶子:可以的
画面呈现:箱子瞬间打开,箱子里什么都看不见,只是有形无相,也看不出箱子的材质。
逐渐,箱子延展开来,出现了一条路,路的两边是无数亡人的墓地石碑,一排排的排列整齐,看不到尽头。
画意解读:这些生命都是在不断探求、修道的人,一代一代,在学习践行着无数人走过积累的事情,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,这些现实的文化宝贵经验,成就了中华文化的至高境界、绵远发展,凝结着无数人的生命智慧宝藏,非常值得珍惜和借鉴,后人学习参修一定不能忘祖呀,这才是传承大道的“核心”!
问:怎样才能做到大道传承呢?
壶子:“心力有根来承载”
画面呈现:一棵光彩绽放的生命之树,其枝叶繁盛、树干粗壮,根基强劲扎根地下蔓延伸展。此时上古洞开,时空一片混沌,无极状态,一双大手呈现“心”字形,承接着祖脉的源流。
画意解读:中华文化的大道传承如同一棵绚丽壮美的生命之树,积聚着众人的“心之力”!这些有正道心愿使命愿力的人心和谐,道心坚固,就是大道根脉的承载与发展!
这时,我突发奇想,想用:“言行意和,无我利他,心有和美,自得滋养”这16个很有能量的字,与壶子链接,给予指点?
壶子:
字字为何
有意可意
意随见地
意可呈现
画面呈现:此时,虚空中呈现光波的聚集,以正螺旋式上升,场能巨大,一下子感觉特别的舒爽心怡。
字意解读:所有类似你这16个字的内容形成的,这些字、词、诗句,都是作者对其内涵的深意表达。
广谱而言,很多人认为,对于其意的领悟在于对方的认知、修为、见地,有什么样的自我内在境界,对其意的认知、理解、感受以及运用、提升、转化是不一样的。
其实,只要是由心赋予的智慧文字、语言,其意就可自然的呈现出来了。
问:先生怎样看待未来AI智能时代呢?
壶子:这是声光电的融合,AI智能可以使人们是各种节奏快捷提升效能,对人类有激化,也有退化。
历史的时代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演变过程。你们现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,我们那时候,根本没有你们这么好的生活科技条件,只管物尽其用就好,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,还会有更多的科技智能产品研发出来。
问:有人说:“会有外星人,干扰地球人类的生存”是真的吗?
壶子:不否认外星生命体存在。
问:就此,有什么方法吗?
画面呈现:此时,空中飞来一只苍蝇,有只手很自然的用苍蝇拍,就把苍蝇拍死了。
画意解读:苍蝇好比外星人,你们手里有能够对付他们的东东,就如同拍死苍蝇一样简单,
根本不用担心呀!
哈哈,我们一起笑了起来。
此时,我想到了《列子》一书中,有一段关于壶子的故事描述:“子列子居郑圃,四十年人无识者。国君卿大夫视之,犹众庶也。国不足,将嫁于卫。
弟子曰:“先生往无反期,弟子敢有所谒,先生将何以教?
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?”
列子笑曰:“壶子何言哉?
虽然,夫子尝语伯昏瞀人。吾侧闻之,试以告女。
其言曰:有生不生,有化不化。不生者能生生,不化者能化化。生者不能不生,化者不能不化,故常生常化。常生常化者,无时不生,无时不化,阴阳尔,四时尔。不生者疑独,不化者往复。往复,其际不可终;疑独,其道不可穷。
《道德经》曰:‘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之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’故生物者不生,化物者不化。自生自化,自形自色,自智自力,自消自息。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,非也。”
问:这段文字读起来很拗口,也一定很有意思。请问文中的“化”、“生”两字,普通人该如何更好的理解呢?
壶子也笑着说:你很有智慧,你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,正好是前面问题的一个承上启下。
现在虽然有很多释义,可供你们参考学习。
但是,这才是真正入道者,方能领悟此言呀,只知道,做不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呀!
画面呈现:在一个布袋子里拿出一粒饱满的黄豆种子,埋在土壤里,发芽,慢慢在阳光、雨水、空气等环境中,又生成了一棵黄豆,结满了豆荚。
画面继续:还是那个装黄豆种子的袋子,黄豆保存了几年,之后拿出来,再次培植,依然如前面一样生发出一棵满满的黄豆荚。
壶子:
因相
因念
因生
画面解读:一棵黄豆良种,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出更多的黄豆,而且可以留存良种去培育出更多的黄豆,以此往复,不会因此而改变成其他的豆子。
文字解读:这就是“生”与“化”之间的关系。一棵原种子再生成的还是种子的本体,能够变化的也是因这个种子具有生发变化的基因。你想一粒石子是不可能生成黄豆的吧?这就是“因果、化生”的循环规律。
一个修道成就之人,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凡人,他一定是具有这样的灵性智慧为根基的,有的人也许很快入道修成。
有的人也许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启发或是锤炼,然后通过不断的修炼成长,才能有所成就呀!
问:怎么才能成为“入道者”呢?
壶子:入道者以修为上,找到合适的,更多的人合修,相互共勉激励,更能够有提升。
画面呈现: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粮仓里,有一个装满大米的米仓,每天都要拿走去吃一部分,米仓里的米在逐日减少,如果不再耕种新的大米,续上,就会断粮了。
画意解读:人的生命就如同这个米仓,你们现在虽然自身具有一些(元气)资粮,但是不去继续努力修炼,就前功尽弃了。要想自身持续更好,只有不断地补充呀。
问:怎么能快速补上呢?
壶子:我们那时候条件极为简朴,根本不能和你们现在比呀,有时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呢。但是我们时刻不忘提升修为修炼自己,希望你们更加能够珍惜现在优越的生活以及修炼机会,成就自己,同时利益更多人,做好大道的传承。
日修日上,年修年上;
日积月累,必有功相;
以相而言,不可着相。
壶子:时间不早了,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?
问:可否再请教您这“九渊”是什么意思呢?节选——《列子·黄帝篇》,尽载其目,曰:“鲵旋之潘为渊,止水之潘为渊,流水之潘为渊,滥水之潘为渊,沃水之潘为渊,氿水之潘为渊,雍水之潘为渊,汧水之潘为渊,肥水之潘为渊,是为九渊焉。”
壶子:自然界的水形成的渊态,每一种水形成不同的渊。这也是会意一个人修炼的过程,一步一步,这九步说明了,不同的功力,境界也不同,具体就不能与你们细讲了,你们自己修炼体会吧。
总而言之,道家文化,实为精神领域的传承,积累的是内在的力量,这种精神力不能断流。
对话就到这里了吧,我非常欢喜与你们一起畅聊,你们也是行在道上的后起之辈,所以我们聊得这么开心呀!
就此,我们致敬答谢壶子先生。
先生留下一句话,与我们告别而去:
“传承有道,道不轻传!”
这段沟通中的信息量非常大,很多细节都值得反复感悟,你有什么感悟呢?
欢迎发到评论区交流
相关文章: